清平乐·莺啼残月

清平乐·莺啼残月朗读

莺啼残月,绣阁香灯灭。门外马嘶郎欲别,正是落花时节。

妆成不画蛾眉,含愁独倚金扉,去路香尘莫扫,扫即郎去归迟。

译文

拂晓时分,早莺初啼,残月西沉,绣阁里才刚刚吹灭了香灯。门外马儿嘶鸣,情郎又要离别,何况正是这春暮落花的时节,更让人惆怅难堪。

她梳妆之后却无心描画蛾眉,满含愁怨地独自倚着金扉,思念远去的情郎。她不愿扫去他离去路上的那些香尘,行迹长留还能告慰相思,只怕扫去香尘,他就会久久不归。

注释

清平乐:词牌名,又名《清平乐令》、《醉东风》、《忆萝月》等。

绣阁:旧时女子闺房。

香灯:闺中的灯。

蛾眉:形容女子细长而柔美的眉毛。蚕蛾的触须细长而曲,故称。

金扉:闺阁房门的美称。

香尘莫扫:香尘,指遗留有郎君香气的尘土,古代民间习俗,凡家中有人出门,是日家人忌扫门户,否则行人将无归期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高峰编选.《温庭筠·韦庄集》.江苏:凤凰出版社,2013:235

清平乐·莺啼残月创作背景

  韦庄一生创作分为三个时期,这首词收于《浣花集》,作于唐昭宗光化三年(900年)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汪旭编著.《唐诗全解》.沈阳:万卷出版公司,2015:16

 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情侣的惜别之词,词人用清秋、残月、莺啼、马嘶等画面与声响,交相渲染秋天早晨的凄凉气氛,映衬出女主人公离别时悲痛欲绝的感情。

  词的上片写别时的情景。在个清秋的早晨,女主人公的丈夫就要远出。枝头响起紫莺啼晓的叫声,西边天空中,尚挂着一弯淡淡的月亮,留连不肯隐去。即将的离别使相爱的人儿有诉说不尽的情思,以致于夜无眠。然而离别的时刻终于来到。门外响起凄厉的马嘶,在催促行者赶快动身。后柳永《雨霖铃》谓“多情自古伤离别。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”,概括性她表达了同样的人生感受。语序安排也十分精致,传达出极深的意蕴。首先,“莺啼残月”,点出时闻是早晨;“绣阁香灯火”。说明二人沉浸于离别的痛苦之中,于灯下互诉衷情,竟不知黑夜已经过去。是早莺的啼鸣,西斜的弯月,唤醒了这对爱人,始知吹灭燃着的油灯,离别的早晨已经来临。接下来的“门外马嘶郎欲别”,以不通人情的马儿偏又在门外长声嘶叫,来描写离别时刻的迫近和二人的难舍难分之情。而“正是花时节”一句,既交代了季节是在秋天,又描画出秋风瑟瑟,落红纷纷的景色。女主人公出门送郎,觅此凄凉之景。哀伤痛苦之情倍增。“正是”二字,同时总结以上的场景描写,强调出景物对人的感染。张炎《词论》曾云:“词之难于令曲,犹诗之难于绝句。不过十数句,一句一字不得闲。”这首词的语言就显现了韦庄运用词这种艺术形式的造诣之高深。

  下片抒写了女主人公的离别之思。“妆成不画蛾眉”,十分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态。离别后的一个早晨,她在对镜梳妆。云髻高耸,零簪横插,脂粉薄埯。她拿起黛笔,正待画眉,却端详着镜中那张青春美丽的脸庞,唤起心中无限酸苦。困挠她的,不仅是为谁梳妆、为谁打扮的烦恼,而且有青春易逝、容颜易老、独守绣户、虚度年华的痛楚。这就是下句中“含愁”的内涵。她因而一阵心灰意懒,放下画笔,走到门边,凝视着门外的那条小路,然而,小路空空,不见人影。思念之情是这样折磨人,所以女主人公吩咐道“去路香尘莫扫,扫即郎去归迟。”那小路上还留着郎出行时的足迹。千万不能扫去,她要时时看见,仿佛郎才刚刚离去;扫去它,便使人觉得郎去已久,迟迟不归,思念之情更难忍受。留着它,纵使郎没有归来,这足迹也聊可慰人情怀。少女的痴心痴情令人怜悯。《长干行》曰:“门前旧行迹,一一生绿苔。苔深不能扫,落叶秋风早。”疑韦庄的词意即从此化出,但李白诗是叙述口吻,韦庄词则以祈使语气,在表达女主人公的情感上更加强烈。

  这首词,上片写景而情景交融,下片抒情而情致深婉。词人把这种洋溢着生活气息,植根于民间习俗的语言、运用到词中来,既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痴情,又提高了词的艺术表现力,集中体现了这首词的“无理而妙”。全篇语言秀美,情真动人。

韦庄

韦庄(约836年─910年),字端己,杜陵(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)人,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,唐朝花间派词人,词风清丽,有《浣花词》流传。曾任前蜀宰相,谥文靖。 ...

韦庄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自笑青云远,谁怜白发孤?艰难知道路,潇洒问江湖。

事业留诗卷,田园入画图。

()

沈醉西风有底愁,冰轮重见月如钩。炉藏桂烬香犹爇,镫灺兰缸焰未收。

可忆婿乡骑竹马,难从童阜问金牛。输他意绪澄于水,静夜吟诗独倚楼。

()

林壑晚逾胜,风尘远暂忘。物情嫌肮脏,吾意在耕桑。

败叶虫行篆,浓花密占房。浮生堪浊酒,穷远任苍苍。

()

远如期,招四夷。皇帝坐殿上,麒麟辟邪,符拔騊駼。

拖沓焉施弛,苑囿付民居。诏司农,罢轮台。皇帝坐殿上,干羽舞两阶。

()

花飞便觉春容减,一阵狂风满地红。可惜馀芳留不得,夜深人静月朦胧。

()

瓦炉柏子袅残烟,午梦醒时一畅然。不悟功名负终老,荒山饥走又三年。

()